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满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愿我的服务质量和你随时相伴。

了解更多

行业资讯

【留学】在香港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导读
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心。在这里,东西方思想不断的碰撞,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来,去香港留学和移民的人越来越多,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一枚学生党对香港的初步印象。




就读香港院校学生党一枚。
我们来看下她初到香港的感受。

我每天至少要乘坐两次港铁,频繁辗转于荃湾线和观塘线之间。每当列车到达太子站,会有汹涌的人潮不约而同地涌向对面月台,行人疾行的脚步带来穿堂而过的风。

每一个日暮晨昏,我与多达数百的陌生人在这港铁里相遇,共同分享生命彼此交错重叠的几分钟,然后迅速地擦肩而过。就读于教会学校的印度女生大都有着厚密的长发和浓郁的眉眼,湖蓝色的校服长裙在穿行的人海中显得格外醒目。提着公文包西装革履的男青年似乎从来都在行色匆匆地赶路,总是眉头深锁缄默不语。

清晨有大妈会站在车厢中央,在列车的摇晃中眯着眼睛捧着免费报纸阅读。傍晚时分则常常会看到菲佣手提购物袋抑或推着婴儿车用极快的语速大声讲话,气定神闲地在人群中穿梭。我低头看到手机天气预报传来最新提醒:香港,26-30℃,雷阵雨转晴。

我每天都要穿过一个全港著名的商场,仿佛前脚才刚刚离开浮躁闷热的港铁站,商场里发达的冷气系统就让肌肤瞬间感到了沁凉(总觉得香港的空调不要钱)。地处两条港铁线的交汇处,每天都有林林总总的旅人在这商场的各个楼层和扶梯间川流。

沿途的国际大牌女装店有着我看不懂的英文名字,她们来自伦敦或者巴黎,相比走廊的人来人往,装潢奢华的店内总是显得有些落寞和空荡。每次路过,不知从何处散发的昂贵的香水味道都会突然闯入我的鼻子,以一种隐秘却独特的方式提醒着我不必久留。

在这座城市里,听到任何的语言都不足为奇,正如你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面孔:裹着头巾缓步慢行的阿拉伯少女,妆容精致身形纤瘦的韩国女生;穿着清凉的衣衫露出后背白皙皮肤和同伴大声谈笑着的欧洲姑娘,还有神色不羁身形魁梧的黑人。在这里,普通话几乎和粤语一样普遍,因为你很有可能就会在星期五晚高峰回家的地铁上听到两个女生在讨论今晚究竟是看爸爸去哪儿还是中国好声音的话题。



呆久了,甚至能够锻炼出一眼辨别路人的能力——穿T恤热裤球鞋的通常是香港女生,穿长裙踩高跟鞋的则往往是内地女生。某天路过中环,走在前面的是一个穿着红色亮片裙的女人——性感的黑色网状丝袜,妖媚的尖头细高跟鞋,还有发饰末端随其脚步轻微颤动的红色羽毛;等待她的或许是一场暧昧的夜宴,谁又知道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是一座四季不那么分明的城市;或许此时相距2000多公里的帝都已经能够感受到初秋的丝丝凉意,但这里却依然有着晚夏裙袂飞扬的风景。潮湿和炎热的确是它的第一表征,然而,谈及气候,香港可以说的远不止这些。

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建筑内布满了发达的冷气系统,再加上港铁的四通八达导致人停留在室外的时间少之又少,因而日常生活的体感温度与室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这有效地解决了高温天气工作的困扰,但过度发达的冷气系统有时也容易给人带来不适之感。之前有人调侃马頔的《南山南》是一首炫耀北方暖气的歌,而每日在lecture room冻到发抖的我也越来越对“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这句歌词感同身受。

这是一座物价高到惊人的城市。初来者或许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它高昂的生活成本,但对于普遍处于高层次收入水平的本地人来讲,这些令外人叹服的花销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日常。孑然来到香港打拼的热血青年和正在攻读硕士的年轻学生有不少选择居住在狭窄逼仄的出租屋里,尽管房租依旧高得不可思议,但相比九龙地区其余的繁华地段已经算是相对明智的选择。而相距不远的港岛半山,则坐拥全港最贵的地盘,代代相承,编织着有钱人的光荣与梦想。

某一个周六的下午独自路过中环,不知不觉就被无数高耸的楼宇环抱,目之所及甚至看不到一方完整的天空。曾无数次出现在中学课本插图里的中银大厦那么不真实地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脸冷艳地昂着头,告诉经过之人,这座城市不相信眼泪。

几天前我终于如愿到太平山顶看夜景,两岸灯火勾连,如钻石星光般璀璨。我曾看过台北101的夜色,整座城市壮丽宏大却细致入微的图景在你眼前以丰盈的姿态铺展开来,你注视着这令人眷恋的烟火气息,仿佛人事酸甜皆为世俗传奇。

香港则不同。夜色下的维港依然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诉说着这座城市百年来的马不停蹄与生生不息。我忆起来到香港的第一天,从赤鱲角机场开往青衣的列车驶过跨海大桥,傍晚青紫色的天空澄澈而明净,岸边的建筑年轻而富有张力,一切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